牙齦萎縮原因
牙齦萎縮原因眾多,以下歸納了幾個常見誘因:
1. 自然老化
隨著年齡增長,牙齦組織的修復能力會下降,膠原蛋白減少(類似皮膚老化),使牙齦逐漸變薄,自然萎縮。不過自然老化造成的萎縮較慢,而且不一定會影響牙齒健康。非吸煙者牙齦年均萎縮速率約 0.07mm/年,而 55 歲後,牙齦年均萎縮速率會上升至約 0.09-0.13mm/年。
2. 不良口腔衛生習慣
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會加速牙齦萎縮。例如長期刷牙過度用力,或者使用過硬的牙刷,可能會導致牙齦受到損傷,讓牙齦邊緣變薄、退縮,以致牙齦萎縮。
3. 牙齒及口腔異常狀況
咬合位置不正、假牙不密合、夜間磨牙等不良習慣,會讓某些牙齒承受過大的壓力,導致牙齦萎縮。
4. 牙周病
牙菌斑及牙結石的累積會引發牙齦炎,若未及時治療,可能會進一步發展為牙周病。牙周病會令牙齦發炎、流血,甚至破壞齒槽骨結構,導致牙齦失去支撐,最終導致牙齦嚴重萎縮,令牙齒鬆動脫落。
5. 吸煙習慣
吸煙也是牙齦萎縮原因之一。香煙含有的尼古丁會影響牙齦血液循環,降低牙齦的自我修復能力,加劇牙齦退縮。吸煙者牙齦年均萎縮速度可達 0.19mm,相當於非吸煙者的 2.7 倍。
牙齦萎縮初期症狀
牙齦萎縮初期症狀通常不易察覺,但若留意以下情況,可及早發現並預防進一步惡化:
- 牙齒顯得更長:牙齦開始退縮,牙根暴露,導致牙齒看起來比以往更長,這是初期牙齦萎縮的症狀。
- 牙齦顏色改變:牙齦的顏色可能從健康的粉紅色變為深紅或暗紅,並出現腫脹或發炎現象。
- 牙齒敏感:牙齦萎縮後,牙根暴露,導致牙齒對冷熱、酸甜食物變得更加敏感,甚至在刷牙時也會感到刺痛。
- 牙縫變大:隨著牙齦萎縮,牙縫可能會變大,導致食物殘渣更容易卡在牙縫中,清潔也變得更加困難。
- 牙齒輕微鬆動:牙齦萎縮會削弱牙齒的支撐力,導致牙齒開始鬆動,影響正常的咀嚼功能。
如果發現以上的牙齦萎縮初期症狀,建議及早聯絡牙醫,安排檢查。
如何補救牙齦萎縮?常見治療方法一覽
如何補救牙齦萎縮?牙齦萎縮無法完全恢復,但透過適當的治療方法,可減緩牙齦萎縮速度,改善口腔健康:
1. 非手術治療方式
若牙齦萎縮輕微,牙醫會採取非手術治療方法,改善牙齦萎縮:
- 建議患者糾正不良口腔衛生習慣
- 建議患者選用軟毛牙刷,搭配溫和的圓弧刷牙法,避免過度摩擦牙齦
- 建議患者使用抗敏感牙膏,可有效減少牙齦萎縮引起的牙齒敏感
- 如果患者有夜間磨牙習慣,牙醫能會建議患者配戴咬合墊,減少牙齦壓力
2. 牙齦移植手術
當牙齦萎縮較嚴重時,可透過牙齦移植手術治療牙齦萎縮:
- 自體組織移植:牙醫會從患者自身健康的牙齦取出組織,移植至牙齦萎縮的部位,重新覆蓋牙根,恢復牙齦高度。
- 人工組織移植:牙醫會在牙齦萎縮的區域切出缺口,然後移除損傷的牙齦部分,再把相容性高的人工牙齦材料放置到牙齦萎縮的位置,藉此修復或重建受損的牙齦組織。
3. 其他牙科手術
除了牙齦移植手術之外,牙醫也會視乎患者的牙齦萎縮原因,選用其他牙科手術:
- 若牙齦萎縮與牙周病有關,牙醫可以透過牙周再生手術,以局部麻醉下掀開牙齦,讓牙醫可直視牙根表面,清除裡面的牙結石及牙菌斑感染,然後使用牙周再生凝膠及生長因子,促進牙齦組織修復。
- 若牙齦萎縮與牙齒排列和咬合問題有關,牙醫可以為患者進行矯正治療,例如透過箍牙矯正牙齒排列,糾正牙齒擁擠或間隙過大的問題,調整不正確的咬合位置,以防牙齦萎縮惡化。
預防牙齦萎縮的方法
除了知道如何補救牙齦萎縮外,大家也要防患於未然,預防牙齦萎縮:
- 養成正確的刷牙方式:採取圓弧刷牙法,刷牙時輕輕地、角度約 45 度傾斜貼著牙齦邊緣,避免來回刷太大力,同時選擇軟毛牙刷、避免使用磨蝕性太強的牙膏。
- 戒煙:減少牙肉血管收縮與牙肉病變的風險。
- 定期口腔檢查:每半至一年(時間視乎牙齒健康情況,具體時間應聽從牙醫安排)檢查牙齒以及進行一次專業洗牙,清除牙菌斑及牙石。
牙齦萎縮不容忽視,如有疑似症狀請聯絡牙醫檢查
牙齦萎縮雖然無法完全逆轉,但透過適當的治療可有效延緩惡化、改善牙齦健康。若發現牙齦有任何異常,應立即諮詢牙醫,尋求適當的牙齦萎縮治療方法,確保牙齒健康不受影響。
本文為大家介紹了牙齦萎縮原因、初期症狀,以及牙齦萎縮如何補救,希望大家能夠提防牙齦萎縮,時刻注意牙齒健康。若發現自己有疑似牙齦萎縮症狀,或者有任何牙科服務的需要,歡迎諮詢啟弘牙科中心,我們提供一站式的牙科服務,歡迎聯絡我們了解更多。